
第1眼TV-華龍網訊(肖順財)8月28日晚,“致敬青春力量——重慶文保2025年暑期學生優秀社會實踐志愿者表彰交流會”在重慶精典書店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及重慶中小學的近50名優秀志愿者代表、文保專家、社會組織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青春與文保交織的活動。

本次活動由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主辦,中共南岸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重慶市重慶史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委會支持,南岸區巴渝文化公益發展中心、渝中區母城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中心聯合承辦。
青春綻放:千小時志愿服務助力文化傳承

2025年暑期,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積極響應市委社會工作部號召,在重慶精典書店、重慶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史實展館、山城故事館三大實踐基地,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高校,以及重慶一中、南開中學等中小學的近200名學子踴躍參與,貢獻公益時長超1000小時。

志愿者們的身影活躍在文化傳播的各個環節:在精典書店,他們協助書籍整理、策劃文化沙龍;在“六五”隧道慘案史實展館,他們擔任秩序維護員,引導游客預約登記、安全有序參觀,協助解答咨詢等;在山城故事館,他們通過互動活動,讓青少年感受母城文化的魅力。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總干事吳元兵說:“這些年輕人用熱情與專業詮釋了志愿精神,更讓文物保護的‘火種’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榮譽時刻:超50名志愿者獲表彰

經過嚴格評定,黃妮、黃靜、趙靚涵等28名大中學生因累計服務超20小時,榮獲“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證書”;曾浩、游鎧宇等12人因表現突出,獲評“優秀社會實踐志愿者”;山城故事館的陳諾、張珂馨、莫莞晗等12名小志愿者因積極參與文化傳播,被授予“暑期優秀小志愿者”稱號。
表彰環節中,中共南岸區委社會工作部志愿服務和社會工作人才科科長李相坤為獲獎代表頒獎,并高度肯定了志愿者們“以青春守護歷史”的擔當:“你們不僅是文化的傳遞者,更是城市記憶的守護者,希望引導更多青少年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培養社會責任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重慶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史實展館館長李泥岑則動情地表示,學生志愿者的參與提高了展覽館的互動能力,這正是志愿服務的意義——讓文化血脈代代相傳。
展望未來:構建可持續文保生態
活動現場,原重慶法制報副總編輯杜強、山城故事館館長李建新等嘉賓為“青年參與文化傳承”點贊。杜強指出:“新媒體時代,年輕人用短視頻、文創設計等創新方式活化文物,為文保注入新活力。”李建新說:“孩子們眼中的重慶,既有歷史的厚重,也有童真的溫度。”

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理事吳元兵透露,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實踐基地規模,聯合更多高校開設文保選修課程,并推動“志愿時長積分兌換文化體驗”等激勵措施。龍門浩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黃烈丹表示,街道將整合社區資源,為志愿者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