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夏重慶持續高溫之際,《重慶新聞聯播》及時推出“戰高溫”系列報道,聚焦電力保供、森林防火、勞動者關懷三大“戰場”,以多維視角、焦點敘事和精準數據,生動展示這座城市在高溫天氣下的運行韌性與人文關懷,描摹出政府主導、多方協同、基層發力的高溫保供圖景。
數據支撐,筑牢報道可信度
系列報道用關鍵數值搭建事實骨架,清晰展示高溫影響與應對成效。在報道電力供應情況時,相關報道明確點出“3019.6萬千瓦”的最大負荷歷史新高和“全網日用電量達到6.34億度”這兩個歷史新紀錄,直觀呈現了電力供應的巨大壓力。同時,通過每日輸電量、最大輸電能力、儲煤量等數據,報道重慶電網的強大保供能力。在《戰高溫·我市連續6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各地加強防控織密森林“防火網”》中,引用“8個區縣發布森林火險紅色預警、31個區縣發布橙色預警”等官方數據,突顯防火形勢嚴峻性,使受眾深刻理解此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數據與調度中心大屏、電廠運行等現場畫面緊密結合,讓抽象的壓力和有力的應對變得具體可感,提升了報道的客觀性和說服力。

多方發聲,立體呈現協同力量
系列報道減少單一敘事,讓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基層工作者、勞動者等共同發聲,凸顯社會協同“戰高溫”合力。《戰高溫·重慶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 全市電力供應充足穩定》《戰高溫·“內外”同發力 迎峰度夏電力供應有保障》兩篇報道邀請國網重慶電力調度中心副總工程師講解電網運行狀態和人員投入,渝北換流站直流運維班班長介紹設備細節和功能,市經信委負責人解讀整體保供策略和信心。這些來自不同崗位的專業人士接連發聲,多角度介紹了全市電力保供情況。《戰高溫·關愛戶外勞動者 貼心服務送清涼》則匯集了基層部門、受助勞動者的聲音,體現了社會關懷的溫度和多方參與的格局。這種多聲部敘事,既體現保供體系的科學性,更彰顯了城市治理的人性底色。

直擊一線,傳遞人文關懷細節
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高溫戰場最前沿,以豐富的細節勾勒工作實況。《戰高溫·我市連續6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各地加強防控 織密森林“防火網”》中,璧山區村級防火巡邏員深入林區巡護、豐都縣聯動無人機和護林員強化巡護監測、墊江縣投用新能源巡邏車等一線畫面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防火工作已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戰高溫·關愛戶外勞動者 貼心服務送清涼》中,鏡頭捕捉到戶外勞動者領取清涼包、愛心驛站物資供應、出租車司機在志愿服務點咨詢等細節,讓政府及各方關懷變得可觸可感。這些來自“戰高溫”現場的真實場景和人物特寫,讓觀眾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高溫下守護者的付出和應對措施的具體落實。
《重慶新聞聯播》“戰高溫”系列報道有效傳達了高溫天氣對城市運行的挑戰與各方積極的應對,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提供了多維的媒體視角和有力的信息支撐。
文圖/重慶市廣電視聽監測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