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重慶煙火 捕捉城市脈搏 第十一屆重慶市攝影藝術展開幕
2025-07-24 19:38:11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從街頭巷尾的煙火氣到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從傳統民俗的堅守到科技創新的飛躍,在攝影人的鏡頭下,城市的每一次脈動都充滿著溫情……7月24日下午,由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市攝影家協會主辦,重慶市文藝家活動中心承辦的第十一屆重慶市攝影藝術展在重慶市文聯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紀錄類、藝術類、短視頻類作品120件,以影像藝術展現新時代重慶發展的壯闊圖景。

以影像展現重慶發展新圖景

作為重慶市文聯、重慶市攝影家協會舉辦的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規模最大的全市性攝影藝術展覽,重慶市攝影藝術展也被廣大攝影人親切地稱為“市展”。該展覽始于2001年,每兩年一屆,今年迎來了第十一屆。24年的發展壯大,也讓該展覽成為重慶攝影界的“金字招牌”。

本屆展覽是2025年重慶市文藝界“渝藝同行”系列文藝活動重點活動之一,共征集作品1萬余件,通過初評、復評、公示等環節,最終評選出紀錄類作品65件、藝術類作品45件、短視頻類作品10件,共計120件作品。這些作品既有對重慶智能制造、鄉村振興等重大主題的深刻記錄,也有對市井煙火、人文關懷的細膩捕捉,展現了重慶攝影守正創新的蓬勃活力。

如紀錄類作品如《母親化作了蝴蝶》展現了抗癌少年與母親的感人親情;《科技賦能的超級工廠——重慶賽力斯》《風之交響:山地風電建設實錄》生動呈現了重慶智能制造的創新實踐;《暖心服務背簍專線》《網紅小面店》則捕捉了市井生活中的民生溫度;紀錄類作品中的“長期關注單元”,《重器入渝》《跨越七年見證重慶東站從無到有》等作品,以影像檔案記錄重慶作為國家戰略樞紐的崛起歷程。

此外,藝術類作品同樣亮點紛呈。如《“劇”場》通過超現實構圖反思都市生活;《山水夔門,瞿塘畫廊》以水墨意境重構三峽景觀,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特別是此次展覽短視頻類再次納入展覽,進一步拓寬了攝影的邊界,以動態敘事連接傳統與現代,讓影像傳播更具感染力,為攝影藝術注入了新的表達形式。

正如終評評委姜緯所言,重慶的攝影創作者正以“細致的時代性”潛入日常生活,通過具體的人物、場景和細節,重現歷史的肌理與時代的脈搏。這些作品不僅是光影藝術的結晶,更是重慶攝影人扎根人民、與時代同行的生動答卷。

鏡頭下的大愛與無私

步入展覽,映入眼簾的便是紀錄類金獎作品《母親化作了蝴蝶》(長期關注),該組作品由攝影家周鐵軍拍攝,作品吸引了不少攝影人圍觀,每一幅作品都讓觀眾動容。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了解到,這組作品以第一視角記錄了患病的兒子天天(化名)在母親的照料下病情得到好轉,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天天母親卻因為遭遇車禍意外去世,天天失去了母親的庇護,依然堅強面對的生活的故事。

作者周鐵軍向第1眼TV-華龍網記者介紹道,《母親化作了蝴蝶》是一組手機攝影作品,是他用手機抓拍天天在媽媽的陪伴下,治病、學習和日常生活點滴,這期間他們母子連心,笑對生活,積極樂觀,勇斗病魔,每一個畫面都記錄在了他的鏡頭里。

周鐵軍坦言,他從妻子身上看到的是善良、從容,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慈愛;從兒子的身上看到的是樂觀、聰穎,向陽而生的豁達與堅韌。

“《母親化作了蝴蝶》這組作品最初命名《向陽而生》,天天媽媽去世后,進行了重新編排并更名《母親化作了蝴蝶》。”周鐵軍說,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母子之情,表達母親對孩子的愛,鼓勵天天勇敢面對人生無常的信心和力量。

現場不少攝影家紛紛表示,這組作品不僅僅是作品呈現的生活日常喜怒哀樂的本真與內心,更多關注的是時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命運與變數。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8月15日,廣大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可前往重慶市文聯美術館參觀,共同感受光影藝術的魅力,見證鏡頭下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