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考古研學 助力“解碼山城文明”
2025-06-05 21:35:48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當考古插上科技之翼,沉睡千年的巴渝文明在青少年手中煥發新生。在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內,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科技賦能考古”為主題,聚焦青少年群體,精心打造“考古研學全過程體驗鏈”,通過沉浸式模擬發掘、跨學科技術實踐、文物修復挑戰等創新形式,吸引超1000人次青少年參與,讓考古科普從“單向知識灌輸”躍升為“多維文化解碼”,為青少年打開一扇觸摸巴渝文明的新窗口。
在重慶考古虛擬展示體驗館內,青少年通過全息投影技術“走進”渝中區牢固樓衙署遺址、合川釣魚城范家堰遺址等考古現場,直觀學習“文化層”“遺跡單位”等專業概念。隨后,數百名青少年換上考古工作服,化身“田野考古實習生”,在1:1還原的模擬探方中,手持洛陽鏟、毛刷等工具逐層清理土層,挖掘仿制陶片、錢幣等文物模型。從探方布設、文物提取到編號記錄,青少年完整體驗考古發掘全流程,通過比對紋飾特征等考古信息,合作復原出宋代鈞釉瓷器、戰國青銅甬鐘等代表性文物,深入接觸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脈絡。
在生物考古工坊與透明文物修復實驗室內,青少年通過知識短片了解青銅器除銹、陶瓷拼合等修復原理,隨后在現場參觀文物修復過程,感受科技在文物保護中的真實應用。在專家指導下化身“文物醫生”,借助專業工具,使用特制黏合劑體驗文物修復,將殘缺的文物重新“復原”。
考古研究院院區變身為“考古科技任務區”,青少年組成5人小隊,開啟“文物密碼破譯”闖關賽。團隊借助各項工具,搜尋隱藏的仿制文物盲盒,搜集文物線索,同步開展“莫斯電碼挑戰”將文物碎片信息轉化為電碼信號,參與者頭戴無線耳機,通過真實發報機接收“滴答”聲,拼湊出完整文物信息,成功破譯后可激活動畫短片,觀看文物數字孿生模型及歷史解說。

圖/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