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星宇

當今社會,全職爸爸這個職業并非社會主流。通常,爸爸大多是家庭中承擔經濟責任更多的那個人,但在《爸爸不是超人》中,爸爸們承擔的更多是料理家務、照顧子女的責任?!栋职植皇浅恕愤@本書講述了三個父親因為不同原因離開職場,成為全職爸爸;而他們的妻子則走上社會,成為家庭經濟的支柱,雙方角色互換,深入貼近生活瑣事。文中摻雜了當代人婚后生活、婆媳關系、帶娃不易等方面,映射出新時代種種的家庭問題。
一談到全職爸爸,大部分人對其打上的標簽就是“吃軟飯”“沒出息”,遭到眾人鄙夷。大眾對于男性固有的期望則是他們應該賺錢養家,成為家庭的頂梁柱,而全職爸爸們的角色與其背道而馳。這種與傳統相悖的角色互換,在男性心理上的沖擊力是十分大的,以至于許多全職爸爸們在從事這個職業一段時間后,又選擇了回歸公司。社會的輿論,父母的譴責無異于是他們放棄的主要原因。這種固有的思想,把“全職爸爸”這種職業直接轉化為了保姆式的陪伴,而這種陪伴孩子成長的角色幾乎是女性在承擔。如果我們打破這種桎梏,其實會發現,父親作為孩子幼兒時期的陪伴者和母親作為陪伴者的差別并沒有多大。在《爸爸不是超人》書中,當父親在負責家庭瑣事時,母親也在承擔著經濟壓力。照顧孩子和家庭,不僅僅是女性的職責,是雙方的責任和擔當。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去接受“男主內,女主外”的現象的產生,是因為我們無法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的默契配合,往往是家庭平衡的支點所在,也是提升家庭幸福感的關鍵所在。當一方認為自己比另一方更適合照顧這個家庭的油鹽醬醋、吃喝拉撒的細枝末節時,那《爸爸不是超人》“全職”也就更加適合他自己。
對于《爸爸不是超人》的全職爸爸來說,拳拳的父愛、良好的心態是做好全職工作的基礎。除了面臨來自外界的壓力,還會面臨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他們放下了生活壓力和忙碌,把家庭放在首位,學會了如何換尿片、喂食,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是痛苦的,是挑戰也是學習的機會,沒有人天生就會照顧別人,只是作為父親,承擔起了這個責任和傾注了自己本能的愛意。
著名演員戚薇的老公李承鉉就是這樣一個男人,自己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妻子則在演藝道路上繼續發光發熱。許多媒體都會問,退出自己的演藝事業去成就妻子,你不后悔嗎?而他的回答永遠都是利落的三個字——“不后悔”。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夫妻關系最貼切地體現亦是快樂時的分享,不幸時的分擔,更是淚水和歡笑的見證人。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去共同經營一家“家庭公司”,誰當元帥,誰當軍師是夫妻雙方的協商,不是妥協,也不是強迫,而是對于家庭的心甘情愿。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爸爸也許不是超人;但從《爸爸不是超人》來看,爸爸也許就是超人。不管是全職爸爸還是全職媽媽,照顧子女的過程是辛苦的,而父愛和母愛對孩子來說,缺一不可。尊重和支持選擇成為全職的他們,給予他們應有的肯定和贊賞。爸爸和媽媽亦不是超人,只是因為有了寶貝,也就成了無所不能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