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重慶”歷史文化大講堂開講 回溯重慶在抗戰歲月中鑄就的英雄史詩
2025-09-02 14:32:23 來源:重慶文藝網

近日,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重慶市渝中區母城文物保護志愿者中心)承辦的“發現重慶”歷史文化大講堂2025年第12期講座,在渝中區枇杷山書院(原中共重慶市委舊址)如期開講。本次講座以“重慶:英雄之城”為主題,特邀重慶史研究會學術委員、原重慶移民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慶龍擔任主講人,吸引了文物考古專家、文化遺產保護愛好者、文保志愿者及熱心市民齊聚一堂,共同回溯重慶在抗戰歲月中鑄就的英雄史詩。

周慶龍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重要契機,從地理環境、歷史進程與文化傳統三重維度,系統梳理了重慶作為“英雄之城”的深厚底蘊。講座中,他從四個方面梳理重慶英雄之城的內在本質,并詳細闡述了重慶在戰時承擔的重要使命——不僅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指揮中心與經濟、科教文化樞紐,更在日軍的瘋狂轟炸下,以“絕不投降、越炸越強”的姿態,扛起了民族救亡圖存的重任。

談及重慶在抗戰中的戰略地位,周慶龍特別提及“宜昌大撤退”與“重慶大轟炸”兩大歷史事件。他通過詳實的數據與鮮活的史料,還原了1938年盧作孚帶領民生公司,在40天內搶運10萬噸工業物資與10萬人員入渝的“中國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跡,強調這一壯舉為中國抗戰保留了工業命脈與科技人才;同時,他也回顧了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間,日軍對重慶展開的長達6年10個月的無差別轟炸——5746架次敵機、2100多枚炸彈,造成3萬余人直接死亡,卻始終未能摧毀重慶人民的抗戰意志。“工人照樣上班,學生照樣上課,政府機關照樣辦公”,周慶龍教授引用史料中的描述,生動展現了重慶人民在炮火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讓現場聽眾深刻理解了為何重慶能被美國羅斯福總統稱贊為“堅定鎮靜,不被征服”的英雄城市。

除了抗戰時期的光輝事跡,周慶龍還將歷史脈絡延伸至更久遠的過去,從先秦巴人“忠勇堅韌”的品格,到合川釣魚城“上帝折鞭之處”的抗蒙壯舉,再到明代巾幗英雄秦良玉“五十年征戰衛國”的傳奇,層層遞進地論證了“英雄精神”在重慶土地上的世代傳承。

本次講座不僅是一次歷史知識的普及,更是一場精神的傳承與洗禮。現場設置了互動交流環節,聽眾圍繞“紅巖精神的當代價值”“重慶抗戰遺址保護與利用”等話題積極提問,周慶龍結合自身研究成果逐一解答,引發了熱烈討論。本次“英雄之城”主題講座,既是對重慶抗戰歷史的深情回望,也為當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雄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引。未來,大講堂還將持續推出更多聚焦重慶歷史文化的精品講座,讓更多人了解重慶的過去,讀懂重慶的精神,共同守護這座城市的文化根脈。

文/重慶文保秘書處 圖/重慶文保志愿者 龍小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