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從鱗次櫛比的高樓建筑,到單軌穿樓的震撼場景;從橫跨長江的載人索道,到璀璨燈火的洪崖洞......在藝術高校優秀畢業生的畫筆下,重慶的城市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7月31日,由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主辦的“千里同風——2025重慶市高校美術院系畢業生優秀繪畫作品展”開幕,展會匯集了重慶十所藝術高校優秀畢業生的150余件作品,這些作品中有對傳統文化的轉譯、對景觀視野的多重探索、也有對現代社會的觀念思考,展現了青年學子在圖式語言、材料選擇、敘事策略上的多元創新與路徑探尋。

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于道·觀景”“文脈·千里”“人文·同風”“風生·萬物”“自在·觀念”五個單元,這些作品分別呈現了學生們筆下的城市景觀、傳統文化、社會群像、自然景觀以及自己獨特的觀念創作,更承載著他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世界的獨特感悟。

此次參加展覽的畢業生作品主要來自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設計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重慶文理學院文化傳播與設計學院,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和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共計十所高校的美術院系。

步入展廳,觀眾能夠直觀感受到當代藝術學子的藝術創新思維,在他們的畫筆下洪崖洞的夜景、單軌穿樓的神奇、長江索道的驚艷,都與這座城市巧妙地融合,從藝術的角度講述著這座的城市的人文風情。
展覽策展人余樂表示,在“新文科”建設等政策框架下,各個院校形成了“各美其美”的教育生態,作品中對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非遺傳承等時代主題的傳達,彰顯了藝術教育超越技法傳授的深層價值,無論采用何種創作形式,青年創作者都可以以圖像為媒介,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坐標系中尋找藝術的精神追求。

參觀展覽后,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教師阿兵川有同樣的感受。他向記者談道,這些畫作,可以看出藝術學子從最初運筆調色時的生澀,到如今可以用強烈的色彩與飛舞的線條,收放自如地在作品中傳遞情感,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代的思考,這是他們在大學求學中歷練的成果,這里的每一幅畫都承載著他們的青春記憶與真誠。

展廳中,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生熊海媚的作品《筑城計劃·樂》受到關注,作品中用老舊木材把城市進行切割分離,看似表現的城市景觀,但又沒有具體指向哪一處,這樣極具抽象的表現手法,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停留。
熊海媚分享道,這件作品是她將生活的城市作為行走與觀察的對象,在材料與空間中尋找記憶與秩序的痕跡,創作這件作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這樣讓人充滿想象的作品,可以讓觀眾和城市連接出更多可能性。

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書記、館長(院長)王發榮表示,一直以來,重慶美術館始終致力于為重慶各高校美術教師及青年學子搭建展示作品的優質平臺,憑借豐富的展覽資源、專業的策展團隊,為每一件作品提供充分展示的空間。希望借由這一平臺,為重慶美術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推動美術領域的創新發展,攜手師生共同譜寫重慶美術事業的嶄新篇章。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8月17日,市民可在此期間前往重慶美術館免費參觀。